主页 美容护肤 瘦身美体 服饰服装 女性健康
当前位置 主页 > 女性健康 >

徐丛剑 为女性健康撑起一片蓝天—

时间:2012-03-12 16:26来源:未知 作者:8858 点击:

  提到女性,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柔软和甜美的。在本该柔美的女性世界里,也有不幸的人和故事。有这么一位男性,虽然不能亲身体验各种妇科疾病带来的痛苦,却始终以自己多年来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为饱受疾病折磨的女性解除痛苦。他的学术成果更是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表了影响因子高达18.9分的论文,开创了国内妇产科学界学术贡献的先河。三八妇女节之际,让我们走近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徐丛剑教授。

  徐丛剑 为女性健康撑起一片蓝天—,情义汉子

  追随着爱人走进大上海

  徐丛剑落户上海极具浪漫元素。由于女友是山西人,1988年他从徐州医学院毕业时,放弃了家乡的就业机会,随着女友远赴他乡,成了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在山西的三年里,这位妇产科里唯一的男医生,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善于思考总结的聪明脑袋,受到了病人的欢迎和信任;也就是在那里,他组建了幸福的家庭。由于夫妻两人都从事医务工作,共同的话题也特别多,白天一起上班,晚上一起学习、探讨。在徐丛剑心里,浪漫就是相互扶持,一路有爱。

  1991年,在临床跌打滚爬了三年的徐丛剑,考入山西医学院攻读妇产科学硕士学位。读研的第二年,爱人也顺利考研成功,成为了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于是,徐丛剑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再次追随着爱人的脚步步入上海医科大学,并于1997年获妇产科学博士学位,来到了他事业的新起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即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工作。

  走过了初来上海的不适应,挨过了经济拮据的困难时期,这对医学伉俪彼此执著于深爱的工作,也默默支持着彼此的事业。徐丛剑告诉我:“我最穷的时候,和爱人租住在一个同事的亲戚家,博士毕业时需要打印大量的资料,爱人二话没说把家里仅有的积蓄拿出来给我买了一台打印机。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买好了打印机,我们俩口袋里仅剩下10元钱,连打车都不够。”就是这样的相濡以沫,让他们分外珍惜这份感情。虽然工作忙碌,但他们都不忘家庭责任,两人把小家置办得井井有条。徐丛剑包揽了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而同样在某三甲医院任呼吸科主任的妻子则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以及辅导孩子学习的重任。

  忙碌的徐丛剑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儿子的教育,在他的理念里做好父亲是一个男人最崇高的荣誉。对孩子的教育他更多的是启发和诱导。他说:“孩子应该有他自己思考和成长的空间。作为父亲,我要做的只是言传身教,让他看到一个热爱生活、认真工作、终身学习的父亲。”在他宽松而不失严谨的教育之下,儿子茁壮成长,各方面的表现都十分出色。

  关爱女性

  做“福尔摩斯”式的医生

  徐丛剑擅长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憨厚而没有架子的徐教授,是妇科疾病患者最贴心的人,不但为她们诊病,还不厌其烦地答疑释惑,甚至进行心理疏导。

  患晚期肿瘤的周女士曾一度悲观失望,是徐丛剑每天的亲临查房诊治和安慰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她逢人便说:“只要看到徐医生,我就心定了。”放化疗期间,有一次徐丛剑要到外地出差,临行查房时,周女士期待地说:“徐医生,回来后记得先来看我哦。”几天后徐丛剑回沪,晚上八点下了飞机,九点半就出现在了周女士跟前,仔细询问她的病情发展情况,直到十点才离开。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徐医生记住了。

  把为女性解除痛苦作为最高理想的徐丛剑,诊病治疗如同福尔摩斯破案,常常能从别人看来不起眼的地方着手,发现与疾病相关的重要线索,常常能在遵循诊疗常规的基础上结合病人身体的特异性进行个体化治疗。

  两年前,一个hCG持续升高,但子宫、盆腔等处始终不见孕囊的年轻女性,多方求医无果后就诊红房子医院,为尽快明确诊断、防止宫外孕大出血,经家属同意后,行腹腔镜检查术。在被放大几十倍的情况下,医生们看到的仍然是外观正常的输卵管、卵巢、盆腔和腹腔脏器。如果是宫外孕,孕囊在哪里?如果是其他妇科疾病,那病灶又在哪里?使用杀胚药后,hCG为什么还是反复上升?一系列的疑问困扰着医生们,而病人的hCG仍然在不断地攀爬,甚至出现了肝损的现象。

  女性健康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刻,徐丛剑提出了再次完善辅助检查。报告一份份出来了,细心的徐丛剑查看胸片的时候,一个类似“乳头影”的阴影引起了他的重视,经过侧位片复查,显示出右下肺叶确实有一个2cm的阴影。或者很少会有医生会将肺部阴影与妇产科疾病联系起来,也或者专科医生在看到这张报告后会让病人去综合性医院进一步检查,但是徐丛剑却想到了妇产科里一种叫作“滋养细胞疾病”的病。这是一种起源于妊娠胎盘部位滋养细胞的疾病,病灶转移性强,容易转移至肺、盆腔等全身脏器。患者hCG持续升高,找不到孕囊或病灶,而肺部却有一个2cm的阴影,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徐丛剑立即对患者行盆腔、腹腔、胸部、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在一侧的输卵管区发现了原发的病灶,而这原发的病灶在腹腔镜检查时是潜藏在正常的组织之内的,根本无从发现。从细节出发,做出合理的判断,徐丛剑发现了该病的“元凶”绒癌,一种通常发生在子宫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而这是一例发病隐秘、诊断困难的罕见的异位绒癌!

  虽然病情被“告破”了,但后续的治疗再次困扰着医生们,因为病人的肝功能已严重受损。为了保护病人的肝脏功能,在请教了专家以后,徐丛剑放弃了常规大规模联合化疗的方案,而胆大艺高地选取了敏感单药治疗,效果出奇的好!hCG明显下降,而肝功能随即恢复正常。在此基础上,他再改用联合化疗,很快hCG恢复到正常值。随后的治疗一路顺利,至化疗疗程结束,辅助检查提示原发病灶已经完全消失。

  徐丛剑,在成功诊治这个罕见疑难病例之后,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立即结合病例开展起了基础研究,从基因与肿瘤可能存在的潜在相关关系出发,对两种可能有意义的基因进行检测,并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对绒癌的发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从临床诊治到科研研究,徐丛剑实现了实践到理论的二次飞跃,并将成果写成论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同,在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的官方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表,获得了影响因子高达18.9的高分,这是目前国内妇产科学类论文获得影响因子最高的论文。

  正因为这样的孜孜不倦,徐丛剑5年内获得3项国家授权专利,主编专著2本、科普著作1本、教学参考书2本,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2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各一项。并于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笔者聊天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生活是一条巨大的链条,只要见到其中的一环,就可试着推想出整个链条的情况。医学也一样,任何疑点、难点的背后都可能是一个线索、一个答案甚至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案。”

  传道授业

  走出妇产科转化医学之路

  徐丛剑的学医之路颇具戏剧色彩。梦想着成为医生的父亲把自己当年的理想寄托在徐丛剑的身上。而当时徐丛剑却一心只想当一名教师。在高考报志愿时,他偷偷地将第一志愿填成了一所师范院校,第二志愿才填了徐州医学院。不料,当年负责调档的老师却认为他的成绩学医更合适,于是他就阴差阳错地成了医科学生。

  在妇产科医院工作的徐丛剑不仅是一名出色的临床医生,更实现了做老师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博士生导师。在和徐丛剑聊天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

  他那个有40名博士、硕士的团队。他如爱自己的孩子一般,关心和爱护着学生们。十年来,他每周一晚上均被研究生组会所占用,他不断鼓励研究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学术素养和能力短板,并努力弥补,迎接新的挑战;对准备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徐丛剑则注重他们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让他们积极参与到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去。

  对于学生的培养,他始终坚持引导和启发。他说:“学生们的成长千差万别,医学教育和生产产品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提供适合他发展需要的教育,而不是用我们的教育和思维去框定他的发展。教育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我们要看他们有什么需要,再去引导他们。”很多人对徐丛剑这样“温和”的教育方式持怀疑态度,觉得学生就该逼着上才能出成果。而徐丛剑恰恰用他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培养和造就了妇产科医院未来的人才梯队,近年来他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4人获得“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称号、4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人获得国家出国留学基金资助、2人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获评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复旦大学研究学者、上医之星。学生丛青这样评价他的老师:“徐老师的容忍度很大,对我们非常支持,做他的学生是我们的荣幸,我们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从来也没有想过偷懒”。

  在徐丛剑的带领下,他的学术团队“追梦”的脚步从不松懈,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以实在的疗效惠及患者是他们的梦想。近年来,申城宫颈癌发病率一路“走高”,再次成为令人关注的“红颜杀手”。而宫颈癌筛查却面临一个“悖论”:人乳头状病毒(即“HPV病毒”)筛查虽较为方便,诊断效能却不高;想要精准地筛查出早期患者,须配以连续完善的随访体系,违背了普查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徐丛剑带领着他的团队试图突破瓶颈,找寻“整合态”的HPV病毒,也就是等HPV病毒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宫颈癌诊断有更大意义时,再进行专项普查。目前,这个项目已申请了专利,预计投入临床后将可能极大提升普查效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同样,其团队所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研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干细胞起源,在这一领域也已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他和他的学生们发明的一种含妇科药物的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已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其对子宫腺肌病的疗效也已初步得到肯定。

  “真理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只有源自于临床需求、服务于临床应用的医学研究才能促进医学学科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想要解除女性疾苦的梦想。”徐丛剑如是说。

  采访徐丛剑的整个过程,我时刻感受着他对荣誉的低调和内敛,也时刻感受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他眼里始终涌动的“柔情”,更是这些年来他在了解了女性的疾苦和不易之后沉淀下的“大爱”。凭借着一个医者对生命的无限敬畏,他说自己愿意用心灵贴近女性,用生命为女性的健康撑起一片蓝天。

  徐丛剑副院长在手术中徐丛剑和学生们徐丛剑学术团队参加内异症高峰论坛王珏提到女性,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柔软和甜美的。在本该柔美的女性世界里,也有不幸的人和故事。有这么一位男性,虽然不能亲身体验各种妇科疾病带来的痛苦,却始终以自己多年来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为饱受疾病折磨的女性解除痛苦。他的学术成果更是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表了影响因子高达18.9分的论文,开创了国内妇产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