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王女士反映,她日前在电子信息城购买了一个USB闪存盘,购买时销售人员告诉她说,该闪存盘的存储容量是8GB,但是后来她发现该盘的真正存储容量并未达到其号称的那么大,只有7.5GB。她想知道,那0.5GB的容量到哪去了?商家如此经营是否有欺骗顾客之嫌? 闪存盘为何总“瘦身,本报友情提示: 接到王女士的反映,记者来到电子信息城一家专门卖闪存的店铺,该店技术人员李先生告诉记者,闪存卡(FlashCard)是利用闪存(FlashMemory)技术达到存储电子信息的存储器,一般应用在数码相机,掌上电脑,MP3等小型数码产品中作为存储介质,所以样子小巧,犹如一张卡片,所以称之为闪存卡。目前市场上的闪存盘类型五花八门,根据不同的生产厂商和不同的应用,闪存卡大概有SM卡、CF卡、MMC卡、SD卡、记忆棒、XD卡和微硬盘等,这些闪存卡虽然外观、规格不同,但是技术原理都是相同的。据悉,由于闪存盘的国家标准尚未实施,目前只有一部2010年发布的《信息技术移动存储闪存盘通用规范》。因此,“国标”缺位导致市场上的USB闪存盘普遍存在真实容量“瘦身”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暂时规定的通用规范,闪存盘容量的误差范围允许在10%以内。比如一个标注40GB的产品只要达到36GB就符合通用规范。由于存储容量误差范围比较大,也为许多生产者钻空子降低产品标准提供了相应保护。据了解,目前闪存的容量误差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有意为之,另一种完全是技术误差。一方面,制作闪存的瘦身单晶硅切片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残次品,如果使用这些残次品生产闪存,就会造成容量不足。事实上,也确实有不规范的企业为节省成本,专门收购这些低价的原料,造成闪存实际容量与标注容量相差较大。另一方面,即使是不存在上述故意为之的问题,正规企业生产的闪存,原则上也不可能达到其标称的最大容量。计算机专业人士都明白,计算机是以1024为单位进行转换计算的,1024MB作为1GB,而生产商在生产时却是以1000为单位进行转换计算的,将1000MB作为1GB,这样在技术环节上必然存在部分偏差。此外闪存盘一般都要安装驱动文件,也会占用一部分空间;再加上闪存本身必须预留一些空间来周转备用,所以,业内一般认为,10%的空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李先生告诉记者,王女士的8GB的存储容量,如果真实容量是7.5GB的话,是符合目前通用规范的标准的。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