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花间”觅芳菲 在荔熟蝉鸣的一个夏夜,拿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下称《赏析》),手中沉甸甸的感觉令我不禁心生期待——恐怕也只有像手中这样朴实厚重的典籍质感,才能重新唤起我对书籍的敬仰之情了。 女性情感世人熟知唐诗宋词,对“花间词”未必通晓。唐诗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两大巅峰,而花间词恰恰是介乎两大巅峰之间一种词体,兴起并流行于晚唐五代宋初,以供皇家贵族、文人墨客筵席娱乐为目的。花间词上接晚唐李贺一派的瑰丽诡谲、意象成诗,下启宋词婉约缠绵之风格,词质流丽绮华,词心细美幽约,被誉为“长短句之宗”、“倚声填词之祖”,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个流派。世传后蜀赵崇祚收录当时十八位文人词作而成的《花间集》,是为花间一派的名称来源,该选集也成为一直以来人们研究“花间词”的首选蓝本。《赏析》一书根据花间词的词性特征,不拘前人选本,除赵本的十八家以外,增加收录冯延巳、李璟、李煜等南唐三家以及晏殊晏几道父子、欧阳修等宋初三家,将“花间”一派扩充至二十四家,是一种合理而积极的尝试,更有利于读者从宏观、流变的角度赏析花间词作。 徜徉“花间”觅芳菲2011年10月23日,虽属词体演变史上影响尤为深远的一派,花间词一直以来却遭受不少非议。批评者主要认为花间词词风绮靡温馥,题材不出风月脂粉。这种看法很大程度上受“诗言志”传统诗评观念的影响,而轻易抹煞了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我看来未免偏颇。《赏析》作者则通过对花间词全面、客观的解读,还原了此派词作层次丰富的题材内容,以及超越于“宫体”、“娼风”以外的情感诉求。在书中后附《读〈花间集〉》一文中,作者认为:“《花间集》的言情题材和主题,不应只将其看作是‘供酒边花下低唱’,而应该视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视为花间派词人对自然女性和社会女性之人性的诉求,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或聚焦……”对于这种观点,我不得不击掌叫好。且不说花间词在题材上远不止闺帷之音,在其他方面它们其实也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首先,在艺术表现方面,这种词体对各种感官形式的敏锐刻画,其深其切,其细其微,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其次,在感情刻画方面,花间词注重表达各种女性真挚的情感,有形有神,以情动人,与当时言辞空洞的“齐梁宫体”和“北里倡风”是大有不同的,这点在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也有提及;再次,花间词虽然主观上是为供“公子”、“佳人”筵席之间娱乐而作,但其客观上对女性生存状态和心理范畴的表达和探索,奠定了“词”这一文体比较婉约细腻、充满女性美的文体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更是具有不同凡响的特殊意义的。 夏夜的昏灯下,独自赏读花间词——从“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幽怨,到“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的惆怅;从“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的哀婉,到“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嗔痴……百般情愁,不一而足,竟有一种“徜徉花间觅芳菲”之感。市面上可见的关于花间词的选著中,有些侧重于文字语句的注释考究,有些侧重于意象意境的个人赏析,唯有手上《赏析》一书能够将古今评论、文句考注与个人解读共冶一炉,每位词人有“小传”和“集评”,每首词作有“注释”、“赏析”与“集评”,收集了史乘笔记及专集总集里的相关资料,让我的赏读过程如有古今文友相伴,谈诗论文,其乐无穷。这种居高处而览全局的编撰态度,使《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对于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可以更清晰、客观、全面地欣赏二十四家花间词作,不愧为一部雅俗共赏的质量颇高的文学欣赏读物。 《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 林兆祥编撰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定价:188.00元 文╱骆茵 |